“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王菲空寂的声音回荡在耳边,我坐在书桌旁,静静沉思着,脑海里还不断浮现出白天上课的情景。我没来得及上完!回想起那尴尬的一瞬间,我无地自容。虽然课前也做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想好了应对的措施,但计划还是不如变化快。课后,有一个女生过来安慰我说:“姜老师,你坚持到了最后------”我心里一暖,这是学生对我的包容,也是对我的鼓励,谢谢你,汤烨!
回想整堂课,可以说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错的,这也得到了薛老师的肯定。从探讨学生的梦想到产生梦想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梦想,这些重点内容在我的教学中均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有不少亮点,例如对迈克想成为一名牙医的探讨,还有对王兵是否能实现梦想的探讨,再有对李老师为人的探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学生对文本整体框架结构了然于胸。那为什么我还是没有来得及上完呢?原因有三:
1.学情估计错误: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站在一个正常思维发展、学习能力发展的学生立场上的,但放置六(3)班就不行。他们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处于中下等,优等生几乎没有,所以一旦涉及到开放性的问题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虽然平时上课过程中也经常进行想对应的练习,但无奈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无法适应我的节奏,当这一切无法改变之时如果我再不改变的话,那只有“两败俱伤”!所以,今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会适当放低难度,只有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下学习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2.整体架构意识薄弱:在自由对话中,我花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铺垫,这对于整节课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以至于后来没来的及上完。当然铺垫是必须的,但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从职业这个角度入手,让学生畅谈自己以及家人的梦想,与其被我牵着鼻子走,还不如直接由梦想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考维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在整堂课的时间把控上,我还是稍显稚嫩。同时,我过多的关注了字词句以及文本的理解,虽然学生学习的比较透彻,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少了,还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思维定式:在对迈克、王兵等人的梦想进行评价时,我预设好了相应的情境来让学生在我的框架下学习,可谓是“带着脚镣跳舞”。用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想法,你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学生的想法,你应该更多的给学生留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判断学习------”是啊,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虽然我的想法比较贴合文本或者是和文本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应尊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自由民主的发展。
听薛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时代在变,知识在变,课堂在变,我也要变。
但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以生为本。课堂的学习主体依然是学生,老师更多的是辅助者和监督者,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发展,教师如果把控好了这层关系,那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个人的学科素养能力也会得到质的飞跃。教学的过程真的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让自己快乐有效地教学,虽然阵痛不断,但依旧甘之如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