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快乐课堂》有感而发
张海霞
看了小崔说事的《快乐课堂》中老师布置的作业:请你做一件乐器,在班级晚会上演奏。老师还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吸管、瓶子、杯子,通过他的手都成为了能吹奏美妙音乐的乐器。在演示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一切能发声的物体都能成为乐器,还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做。这件事不仅让我想到了常青藤教育,孩子的作业没有机械的抄写和繁复的做题,而是给一个调查任务或研究项目等,让你利用各种途径去调查、了解、分析、研究、整理。最后整理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有了一篇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的小论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孩子有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成文中培养出来的各种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于生活实际,更趋向于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做乐器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物理、乐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得自己去查阅资料、反复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去探索,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不仅让你了解了许多知识,还让你从困惑走向成功,从成功中获得自信。这远比反复机械地做习题有价值多了。这一课堂诠释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趋向,就是通过教育帮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潜能、个性得到最大发挥的个体,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发展自己的方向。使他有最大的发现,他的才华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和状态。可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在应试中如何再来体现这种教育,摆在教师面前的是一个难题,必须在教育的大环境变革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彻底解决,那时教师才能从应试中走出来,把舞台完全给予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尽情地挥洒个性,发挥潜能,从而在他今后的学习、工作领域内展示他最大的才华,有最大的发现,创新能力也就随之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