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严之间
教育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一个字,爱,简单的一个字,却蕴涵有无穷的教育智慧。但如何去爱孩子,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件大事。
美国当代教育家罗恩·克拉克用行动和智慧告诉我们:爱,是感同身受的体会和尊重;爱,是帮助,但不是大包大揽的包办;爱,是宽容,但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总之,教育之爱,是给人以生长力量的爱!人,需要鼓励;人,需要温暖。无疑,这是爱的组成部分。但一味的温暖,一味的友好,并非就是给人以生长力量的教育之爱。给人以生长的力量,还包括有给人以独立的力量,给人以是非判断的力量,给人以承担责任的力量……这个时候,“爱”就需要理性,就会有批评,就会有要求,就会有“撒手不管”,就会有很多看似“冷血”的表现。但,批评,又有批评的艺术;对质,又有对质的技巧;包括“撒手”也有“撒手”的条件。所以,爱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真正的教育之爱,是立足于人发展的需求,是 给人以生长力量的爱!但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还要教师乃至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这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仅教育学生,还要教育教师,动员教师和我们一起承担起教育的重担,教师不能认为想当然应该怎么做,替孩子想,替孩子做,这是有违教育规律的,那样孩子永远也不会长大、成材。
实际上,教育过程中,塑造孩子性格和品德教育比知识更重要,遗憾的是,性格和品德比知识重要这句话,并不为许多教师所接受。现实是严峻的。如果中华民族未来的性格是怯懦的,那我们还有什么出路?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儿童教育工作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塑造未来中华民族的性格吗?这正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假若,培养不出性格坚强和品德高尚的新一代,我们成年人是有罪于民族的。我们的教师除了授业、解惑之外,更关键的是要传道。非智力因素不容易进课堂,像吃苦、认真等品质的培养,需要师长的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锻炼。
其实,这些年一路走来,我感觉自己做教师就是以“爱”走入每位学生的内心,这种爱,既有严厉的爱,又有宽松的爱,不管是哪一种爱,我们都在付出爱的同时,也一直收获着爱,收获着来自学生的依恋与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