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四书》有感
《四书章句集注》解: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显然,“格物”意为追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江东去,滔滔不绝;昼夜更替,日出日落;一年四季,一岁一枯荣;皆非人力所能为。人的一生,无非草木一秋,只有顺其自然,岂有强为之理?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视万物平等,没有高低与贵贱之分,圣人视万民平等,没有权贵与庶人之别。人们又何必太在意自我的成败与得失。佛家认为:宇宙有成住坏灭,人有生老病死,旦夕祸福。宇宙中一切的物质都有其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格物”至此,似乎一切皆是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果真要任凭上苍和权势的宰割吗?孔子讲的“命”,亦指规律。君子知命意旨: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顺应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规律,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有识之士当因势而利导之,引领社会历史的潮流,造福苍生。有大江东去,就有海纳百川;有昼夜更迭,就有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有一年四季,就有春种秋收。且看中国历史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大学》名句: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能真正掌握历史和自身命运的人,是那些格物知止、心正无邪、身修乐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