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张海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这一阶段,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每个市民正在为此努力着。但并不是说创建文明城市了大家就努力着成为一个文明人,这是不对的,文明它应该时时围绕在我们周围,渗透到我们的行为习惯中。但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不文明行为,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小学生的作为。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首先我们要知道文明并不是要惊天地泣鬼神,它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形象。在校园中最基本的就是爱护公物.小到一棵草,大到课桌椅,教室门,多媒体设备,尽量不去损坏它,使用时小心翼翼.虽然它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但它是对下一届同学的尊重.想想看,如果上一届的同学也不爱护它使用时就会有很多麻烦,那我们岂不是也不舒服?管住自己的手,不损坏公物,就是文明的体现.其次,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同学.面对老师时敬个礼,说声"老师好"让老师感到开心,课间帮老师整理整理桌子,让老师感到舒心,当老师合格的小助手,让老师感到放心.面对同学时要多关心,多理解,在同学说错话,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一句"没关系的"会让同学松一口气,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手,一句"我来帮你"会让同学们感到温暖.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就是文明的表现.只要大家也从这样的点滴小事做起,是不是会觉得老师更喜欢你了,同学也都愿意和你玩,关系越来越好了呢? 那我们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呢?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和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等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摩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待,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 另外,遵守规则、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同学们,讲文明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不管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路边,让文明每天伴随着我们成长,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