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班主任之友(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等待,等待花儿自然开
发布时间:2012-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爱芬
 

  一个学生要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一个集体要接纳一个新的成员,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碰到比较特殊的孩子。从五年级起,我们班来了一个金典同学。从他来到我们班之前,我得到的许多信息都是令人很不舒服甚至令人害怕的。原来学校的老师通过我们学校的老师再三嘱咐我,不要去管他,因为不仅这个孩子脾气暴躁,而且家长也非常护着孩子,特别会找校长告状。而从接受他开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我有时因为气愤靠写日志发泄,有时因无奈而向他妥协,也有时因为克制不住大发其火,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但更多的时候是耐住性子蹲下来从他的视角看问题从而跟他讲道理,好好开导他……经过一年不到时间的修炼,我现在终于明白我最应该做到的就是: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我是收服了他,或者说赢得了他的心。他是有很大进步的,但不是因为上学期他期中考试只得了60多分,期末考试得了80多分,因为试卷难易程度不同,而是因为现在当他犯错误时,我们老师能够狠狠地批评他,他也会出现低头认错的样子,而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老师刚说一句话,他马上就对老师瞪眼珠子,还会大叫大嚷。

还清楚地记得在上学期刚开学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师恩难忘》,学生都在安安静静地学习,只听刚到我们班第二天的金典大叫一声什么,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惊呆了,目光都投向他的位置。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就问:什么事?只听他叽里咕噜不知说了句什么,同学们一下子被逗笑了。我抬眼看他,只见他双眼圆瞪,怒火中烧,脸涨得通红,又一次大声叫起来,这一回我们听得非常清晰:笑什么?不许笑!同学们又一次惊呆了,都惊恐地朝我看。我停下讲课,问:什么事?他恶狠狠地说是同桌拉他的耳朵。我眼睛看看他的同桌,同桌紧张得不知所措解释说:我动作轻轻的,跟他开开玩笑的。

  我心里非常恼火,但是忍住了,我看着他轻轻地但是比较严肃地说:同学们被你吓到了。同桌拉你耳朵不对,尤其上课这样做更不对,但是我感觉同桌是因为喜欢你才这样做的,对不对?他看看同桌,同桌对他点点头。你用这种方式表达你的情感,你认为合适吗?我班的孩子们本来就比较懂事,大家默不作声,表示对我说的话赞同。慢慢地,他的脸色好转了,我继续上课……

 下了课,我把他找来,我要跟他谈谈。我问:同学拉你的耳朵,你的耳朵痛不痛?他说:不痛。”“那你为什么要大叫?”“他欺负我,同学们嘲笑我!原来他把同学们善意的笑当作了对他的嘲笑。我继续跟他交流:你刚来我们班级,同学们对你很感兴趣,很想和你交朋友,在你身上碰碰,那是友好的表示,如果你不喜欢,可以跟同学们好好说。如果你用这种方式表示,同学们就不敢再和你交往了。慢慢地,同学们会疏远你。那你就交不到好朋友,你会孤单的。他点点头。那以后不能这样了。你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你才会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再次点头。我想当学生愿意接受你的目光时,你的教育才能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就这样,我悄悄化解了一场可能造成同学之间不和的风波。这样做,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往。

后来我讲起这件事,也有的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很难缠,好心地嘱咐我一定要叫其他同学少跟他接触。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认为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冷暴力,它对一个人的伤害有时候比体罚还要严重。如果一个孩子在集体中受到孤立,心里一定会感到焦虑,就一定会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对同学老师采取敌视的态度,那他怎么可能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呢?

在小学校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率作用。教师的态度往往引导着学生们的交往。前些天,我们班级开展了“过生日请客好不好”的主题辩论赛,在比赛中,金典作为正方主辩手,只吼了一句“请客好!”就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来,同学们善意地笑了一下,他居然气了一堂课,眼泪擦了一堂课,按常理这样的表现,一定会被同学嘲笑、鄙视,可是我们班同学的夏天晟还在不停地劝他,其他同学课后待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那次,我倒真的生气了,我不明白他哭什么,我实在看不惯他的样子。我狠狠地批评他,不过他的态度还好,做出一副对不起我的样子,当然我也解气了。

在工作中,我能够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蹲下身来看学生”是教育理念,更应该是行动。蹲下来看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举止,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尺码。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没有精神关怀,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和这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或采用攻心战,或采用以柔克刚法,或者以毒攻毒,再加上这个孩子也有许多优点:比如热情大方、上课爱发言等优点,慢慢地,这个孩子也就融入了我们这个集体。

我们还要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穷人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用心呵护每一朵小花,要允许花开得“缓慢瘦小”,甚至允许春天的花暂时不开,等待它在秋季开放。其实,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努力,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最后,我用《圣经》中这样一段话勉励我们所有的教师,也永远勉励我自己: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接受它,这叫做“仁”。对于能够改变的事情努力去改变它,这叫做“勇”。能够正确区分这两者的叫做“智”。让我们拥有“仁”,多学一些“智”和“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快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教师论坛 青师成长营 班级网站
    装备管理 一周菜谱 市基础教育
    教育督导网 课表查询 设备报修

    主办单位:常州市兰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晋陵南路237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