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班主任之友(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小岗位,大学问(刘辉)
发布时间:2010-06-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辉

自从接班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特殊性的班级,每个孩子都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每个人个性极强,集体意识却比较淡薄,很多孩子都认为班级荣誉和他个人无关,这给班级的管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整个班级缺少核心,班级的凝聚力比较低。很多学生对班级管理很热心,都争着竞聘班级管理岗位,但多数孩子是觉得这是个“官”,当了很神气,而忽略这个岗位的职责,缺乏岗位的责任心。面对这盘“散沙”,我一度束手无策,面对班级不断出现的状况,我是抓了这头,顾不到那头,班级状况一度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断反省自己的方法,不断思索新的管理策略。

一、相信学生“人人皆有才”。

班级是由不同学生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班主任应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全方位的情况,在管理和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使其有用武之地,有成就感,从而促进其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对那些不循规蹈矩,甚至行为有些怪异的学生能持宽容态度,不歧视,不厌弃,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注意发现这些学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而加以保护和挖掘。一句话:相信每一位学生“人人皆是才,人人能成才”。

二、让学生“人人有事干”,班级“事事有人干”。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我根据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的不同,遵循“扬长避短,偏才互补”的原则,学生的职务大到班长、副班长,小到窗台长、路队长。班内形成了一种“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学习氛围。班级的常规管理落实到了每个人身上。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三、多渠道进行合理评价。

实践证明:无论搞什么活动,如果不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于是,我开学张贴了评比表,并且把每人的表现纳入小队评比中,加强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也起到了相互督促的功能,利用每周的晨会、思品、班会课对班内学生的小岗位情况进行小结,及时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那些还存在不足的学生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最佳小队进行物质、精神的奖励。

在岗位管理中,我的做法如下:

1、寻找小岗位

小岗位的设置遵循“需要”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去设立。设岗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就是我们的家,管理服务靠大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班中哪些事情需要大家经常去做。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会说出许多日常琐事:擦黑板、开关电灯、清洁小书库、整理图书、开关电脑台和电脑、午餐后的餐具管理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2、“亮化”小岗位

首先“亮化”小岗位的名称。由老师和学生一起给每个岗位起好听的名字。于是,绿化小天使、节能小卫士、黑板美容师、眼操小医生等非常吸引学生的岗位名称诞生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能够增加一份情感,学生在岗位上会干得更快乐。其次是“亮化”岗位职责。由老师组织同岗的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所选岗位的工作职责,比如,绿化小天使的职责是:给班级植物角里的花草浇水、晒太阳;节能小卫士要负责开灯关灯:全体小朋友离开教室去出操、上体育等课时一定要关上电灯。明确了岗位职责,学生完成任务时就有了方向,就更有利于岗位工作的落实。

3、自选小岗位

小岗位的选择遵循“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意愿,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能力弱,岗位设置好后,先由老师确定每个岗位所需人数,再简单明了地向学生提出岗位工作的要求:每天做、坚持做、认真做。随后就让学生思考选择,把自己的学号写到黑板上相应的岗位名称下面。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由老师根据岗位所需人数进行协调、均衡,以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岗位的设置是多层次的。像“打扫教室卫生”这样最基层的岗位,人人都要参与,无所谓选与不选。于是,每个学生就有了必选岗位和自主选择的一至两个岗位,形成了“一人多岗”的情形。

4轮换小岗位

1)不同的岗位轮换周期不同

每天轮换的:有两个特殊的岗位——举牌员、簿本传递员。这两个岗位不属于任何部门,也不用检查评价。这是奖励性质的岗位,天天轮换。如,举牌员。哪天谁的进步大,这天放学走路队时就由他来举牌子。老师要做有心人,做到一个学期里至少人人轮到一次,所以要特别关注后进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机会。这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

2)根据班级实际状态适时轮换

大家都保持着那份干劲的时候,不必考虑轮换;如果出现了低潮,那就要考虑通过轮换来给学生一点新鲜的刺激,以再次掀起高潮。不过,一般的岗位,轮换周期大约是半个学期。一些综合性强、对能力要求高的岗位不宜频繁轮换,如早读管理员。太过频繁的轮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容易造成班级的不稳定,可能还会影响学习。而轮换周期太长,又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发挥。

尽管现在这“一盘散沙”逐渐在凝聚,但在班级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面对一些比较“顽固的小捣蛋”,我还是会感到很无奈。对于一些孩子管理能力提高慢,还是找不出更好的培养方法,小部分孩子还是把个人凌驾集体之上,这些都是需要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找到突破的地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教师论坛 青师成长营 班级网站
    装备管理 一周菜谱 市基础教育
    教育督导网 课表查询 设备报修

    主办单位:常州市兰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晋陵南路237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