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队工作总结(一(1))
发布时间:2010-0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邓昉
|
班队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从教20多年来第四次带一年级,说心里话,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本学期我所担任的一年级一班有女生17名,男生22名。孩子们很活泼,小脑袋学知识挺快,也一天到晚问个不停,要管理好他们可着实不容易。下面我就谈谈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一、好习惯一生受用。
回忆起开学第一个月的情形,的确相当辛苦。每天如“母鸡孵蛋”一般坐在班中。从坐、站、举手、排队、扫地等一一手把手教起。这样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一个星期之后,学生渐渐地知道了每天何时当做何事。于是又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从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育,使他们明白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时间一长,学生的行为规范大有进步,已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现在,每天早晨各个小岗位的学生已经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样,吃饭时总是先摆放好自己的毛巾再去排队盛汤。吃过饭,就算我不在教室,天天总有学生把教室拖得干干净净,每个人把自己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们已经享受到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学习的乐趣。
另外,我认为还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我认为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桶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 二、多鼓励,多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是明星。
班主任老师要胸怀广阔。有时,明明是不喜欢的,也要表现出大度,有时明明很生气的,也要表现得很高兴。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特别热情,经常会围着老师转,我也会把孩子叫到身边,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这几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问问他们这漂亮衣服是谁买的等等;还告诉他们这几天进步了!今天和同学吵架是不应该的……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把握好时机的,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他们的一些要求,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每当写完一次作业,我就会评一评这次谁写得最好,谁写得最认真,谁写得进步最大……,然后给他们发一些小奖品。平时,我会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们:“你又进步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老师又表扬他什么了,又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一块糖果、一个奥特曼……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在家表现就会特别好。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都可以是明星,关键是给他提供合适的舞台,让他在上面尽情地闪光。
另外,我还采取了及时表扬,延迟批评的策略。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①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②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早上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三、为人师表,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她(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自己就每天早早地7:30到教室。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化,自己做任何事就注意条理化,例如讲台上摆放的物品和作业本我就很注意条理化。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四、增强凝聚力,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这次乒乓节系列活动中,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我们兰陵小学的乒乓特色显得分外陌生,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们灌输这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学校歌时,我利用晨会课辅助袁老师教好校歌,并利用这个契机,向学生讲述我校的乒乓史,让学生从中了解校歌歌词的涵义。在年级的乒乓系列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精美的画面,学生饶有兴趣地初步了解了有关乒乓方面的知识。通过进一步文字性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背一背,参加由班级组织的乒乓知识竞赛,从中选拔出代表参加年级的竞赛。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从中受益匪浅,掌握了浅显的乒乓知识。再说说如何调动起学生参与乒乓游戏的热情,颠球对于一年级才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几乎一个不会,我就身先士卒,不断地做给学生看,虽然比赛时,没有一个孩子胜出,但现在孩子进步很快,能颠上几十个不掉球的已有许多人了。至于托球跑和袋鼠跳两项比赛,我教会他们方法,人怎样跑,往哪个方向传球,怎么做才不会撞下一个同学等等,最主要的是告诉“他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要配合好”的道理。因此,两个集体项目都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并被评为“活力中队”。在活动中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正在逐步形成。 五、家校之桥,心手相连,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再大,如果得不到家庭的响应与合作,必然是势单力薄的。所以我经常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通过家校网或是写便条这些途径,表达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提出一些建议等等。平时,我能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和心血。我经常和他们谈心,抓住他们的闪点鼓励他们。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一但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性、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健康地成长。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更好地教育了学生。
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从学生进校到现在,学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会认字,会表达,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生活基本能自理,我觉得这个变化太大了。这一学期下来,学生完全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并能比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班主任要用真诚和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和学生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采取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的措施,只有这种情感化的管理,才可以营造出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班级。 邓昉
2010、1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