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发布时间:2008-1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旦平
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兰陵小学 陆旦平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同时,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这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的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那么切实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在构思整体班级文化建设时,本着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我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方案。经过一番搜集整理,在与班委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教室北面的墙壁我行我秀作为作品展示区,利用这个阵地,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剪报,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南面的墙壁作为成果汇报栏,将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色者、学习成绩优秀者、常规评比优秀者、有显著进步者、好人好事等分类展示,及时更换,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力争成为班级里一颗闪耀的明星。
总之,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我认为,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班级的凝聚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竞赛是很好的教育契机。活动之初,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首先要端正态度,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且在活动中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努力把活动完成出色制定目标:积极参与,战胜自我,坚持到底!体育竞赛中,我班学生要参加踢毽比赛,有些学生无法掌握踢毽的要领,临近比赛时还缺一个男生。大家一致推荐丁家琪,但他却担心跳不好影响成绩,被人数落,不愿意参加。最后,在我们大家一致的鼓励和催促下,他勉强参赛了。他造成了比赛途中的多次停顿,但没有人数落他,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加油”。赛后,他拿到个人第三的好成绩。还有一项跳长绳比赛,我班多位男生无法掌握跳长绳的要领,平时练习中最多只能跳九十几个,所以我对这项比赛不抱任何希望,但在学生面前,我却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要他们在强手面前不害怕,努力争取好名次,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跳绳比赛中,参赛的同学天天练,不参赛的同学在旁边为他们鼓劲,全班上下,凝成一团,争取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结果,在跳长绳比赛中,通过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最终超水平发挥,竟跳了一百多个,全班上下,一片欢腾。正是我们发挥了团结协作的优势,才会在集体比赛中创造佳绩。经过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已在学生心中扎根。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还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也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本着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选上来,为同学服务。首先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其次在同学面前给班干部一点权威,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不在,班干部就是小老师,班干部有了威信,就能辅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事实证明,较高的班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等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有责任感,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要关心身边的人,相互尊重。此外,还要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三)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针对我班学生普遍较内向的特点,我在教育中注重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并计划让学生轮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自我激励”式的呼告,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此外,要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努力营造积极创新的班级风气,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也让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及班级实际情况,经过讨论实行后,已经趋于成熟,在作业、纪律、卫生、考勤、出操等多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同时配合表扬、批评的书面材料,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经过不断地教育,不断地督促,不断地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就会慢慢地形成。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