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主题式教研活动方案 常州市兰陵小学 陈亚芬 2013-4-9 一、 介绍数学组主题教研活动情况(陈) 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新课程背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当前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 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二)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数学活动应实现数学活动与学生发展、数学活动与学生经验、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手段整合,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 执教者介绍设计理念 三、 同年级组介绍集体备课(ppt介绍两次集体备课情况,学生已有经验,第一次试上后的反思及本次上课的反思。本课在本册书的地位,介绍新课标对于上课内容的定位) 四、 三上、三下、五上也有《认识分数》教材编排体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谢) 五、 其他年级老师结合主题的一个切入口介绍有关的想法。 设计与组织数学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是否有意义?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2、活动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 3、活动是否能引发学生兴趣? 4、活动能否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5、活动是不是越大越好? 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什么? 1、我想达到什么目标? 2、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哪些数学活动? 3、哪些数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活动要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改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