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小学 数学 教研组主题式教研活动规划表 (陈亚)
发布时间:2013-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亚芬
兰陵小学 数学 教研组主题式教研活动规划表
常州市兰陵小学 陈亚芬
主题名称 |
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
研究时间 |
2013.2-2013.12 |
研究主题的背景分析 |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新课程背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当前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
在长期的教研和实践工作中,笔者十分注重对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下面两种活动形式又在众多无效或低效活动中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现呈现给同仁们,以求得共鸣。
1、“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诚然,这种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改良,是对过去单一讲授式教学的挑战,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深层次地剖析“师问”,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教学活动的素材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必将会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2、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前者就不必赘述。针对后者,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二)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
研究目标 |
1.通过研究数学活动的有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总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得到提高。 |
研究的内容、举措及活动安排
|
一、 研究内容:
1、 数学活动的前提和目标是什么?
在进行数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它是数学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不能让数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而要注意数学思考,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
2、 设计数学活动要注意什么?
在教学中药注意克服数学活动的两种倾向。其一是活动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活动表面热闹,花架子多,思考含量少,缺乏活动体验;活动意图不明确,缺乏目标意识,这样的活动形散神更散;其二只是注重活动结果,忽视策略感悟。要正确处理数学活动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必须回归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
设计与组织数学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是否有意义?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活动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
活动是否能引发学生兴趣?
活动能否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活动是不是越大越好?
4、 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什么?
我想达到什么目标?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哪些数学活动?
哪些数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活动要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改进?
总之,数学活动应实现数学活动与学生发展、数学活动与学生经验、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手段整合,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举措和活动安排:
本学期主要研究:
1.围绕主题的沙龙活动和理论学习,形成对数学课堂活动的清晰界定和认识。
2.结合主题, 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其余教师围绕主题点评。(在新授课、图形教学以及计算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
3.有关课堂活动的图片展示。
4.围绕主题青年教师进行展示(大组教研)
|
预期成果及展示 |
1.围绕主题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大组教研)
2.青年教师课堂活动案例集。
3、学生能力活动发展和提高。
4、论文集 |
学校审核意见
|
年 月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