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技术应用,技术推动教育 ——常州市天禾数字化学习论坛第五次活动暨天宁区教育信息年会在兰陵小学召开 (一) 姚成中 聚焦课堂,技术推进教育。 “优质,均衡,共享。” 会上,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陶建平详细报告了我区2011—2012年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陶局长在报告中指出:在天宁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度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投入资金达1300万元人民币,20位相关人员在国家级或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和应用比赛中获奖。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表现出四大特点:1.运用水平稳步提高; 2.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3.教育信息综合能力整体提高; 4.信息教育研究有所突破: 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教育工作室, 开设了scratch编程课程,开展了机器人培训, 通过网络等手段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对我区2012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陶局长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就“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课堂?”这一问题,陶局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1.依托“两个抓手”——形成区域推进、整体架构 以及建设数字化成长社区; 2.研究技术应用现场——A.数字化资源建设, B.教育信息技术如何转变教学模式, C教育信息技术如何启迪学生思维 天寒地冻,窗外烟雨蒙蒙。 但陶局长的设想,让与会人员心潮澎湃,激情燃烧。教育信息技术如一缕春风,正势不可挡地唤醒了常州教育现代化的春天。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鼓舞人心的音乐声中,大会表彰了2012年度,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有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梅同志、天宁区副区长魏敏同志颁发了“十佳先进集体”、“十佳先进个人”、和“十佳优秀班级网站”等荣誉证书。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魏区长给予了热情的祝贺,明确了自己的两个观点: 1.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式; 2.专业研究发展的方向, 并严格地提出了三个要求: 1.指导性——加大投入,提升“抓手”; 2.覆盖性——提升应用,扩大范围; 3.操作性——具体方案,人人参与。 (二) 转变理念,数字学习点燃希望。 整合资源,信息技术成就梦想。 本次年会上,来自兰陵小学、丽华二小的四位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向与会者重点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巧妙、有效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兰陵小学 现场课堂上,兰陵小学 “经历了广泛的探索和摸索后,常州市天禾数字化学习论坛,本着“平台、工具、终端”三大方发展方向,2012年度在全市开展了5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活动。”市电教馆的戴晓娥主任说,“教育信息化在常州市必须经历三大阶段:广泛探索 →深度开发 →规范管理和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最终会使我们的课堂发生变革。”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时代的必然,”常州市电教馆书记蒯超英在总结性发言中,他指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历经了十年发展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整合”不再是局限于单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应着眼于整体,通过多种现代媒体、多样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以达到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最后,蒯书记提出了四个具有专业理论的建议: 1.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课堂内需, 2.学生认知的分布理论——多任务操作,分布式认知, 3.资源建设的关联性——从素材到课程, 4.技术性学习分析——分析学生情况,用信息技术针对性帮助。 拥着成功的喜悦,带着火热的思考,握住激情的希望。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常州市天禾数字化学习论坛第五次活动暨天宁区2012年度教育信息年会在12月28日上午的11:40成功落下帷幕。(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