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关注孩子成长”深度报道: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家校联手达共识,形成合力促发展 从 家长们普遍认识到:以往把孩子们当“小皇帝”或“小公主”似的娇宠,或处处为之设想、事事为之代劳的溺爱方式,以及害怕孩子吃一点苦、担心孩子受一点罪、不让孩子遇一点难的做法,都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一种事事依赖他人,处处唯我中心的习惯,因此缺乏责任心、上进心,遇到困难或问题,也无心理承受力、抗挫力,进而慢慢丧失了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精神。那么,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自然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暴风骤雨的考验,也难敌大风大浪的侵袭。如何改变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广大家长也大都普遍认同《痛苦与成长》一文中日本野原先生“没有痛苦,就不会成长”的种树理论,纷纷表示将尽快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讲究关爱孩子的方法。 六(4)班汤桦寅的家长在感言中坦言:“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孩子独立自主,适当的自力更生,甚至让他们受到部分的挫折,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六(3)班陈洁的家长在读后感中陈述到:“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磨砺和锻炼,才能培养孩子坚强不屈的性格和非凡的毅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做到“放手”,就好比孩子学走路,如果不敢放手,它就永远学不会,虽然刚开始时免不了要摔疼,但孩子体会到了成长哪个的快乐。”六(4)班储越的家长也谈到:“要让他们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因此,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极其重要,让他们从小有耐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他还谈到:“我们对孩子的爱要经得住考验,不能是溺爱、宠爱。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学会感恩,让他们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六(1)班刘馨予的家长在感言中所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孩子的长远考虑,我想以后我会松开手,让孩子去经历些生活中的磨难,‘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让孩子去感受一下各种各样的痛,才会让孩子真正的成长起来”。 怎样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六(1)班贾弘一同学的家长谈到教育方式时,不仅引述了一 读着这一篇篇饱含父爱或母爱真情的感言,想着那一段段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如果我们广大家长都能借鉴以上几位家长的理念和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做法去设法切实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那么,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抗挫能力一定会很快提高,也一定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我们不仅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难得遇到的夏令营生活中能吃苦耐劳、磨炼意志、锻炼能力,更要教育帮助我们的孩子,要勇敢地、积极主动并正确地去面对经常遇到的平时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次考试的失败、或一次次因不做作业、懒惰拖拉作业而受到的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斥责,以及更多的学生普遍缺乏上进心、好胜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凡此种种,这些日常学习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困惑、痛苦和磨难,是我们学校老师和广大家长亟待重视考虑、急需共同协商并帮助孩子们解决的难题。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恒心毅力,学习上害怕吃苦受累的心理等常常阻碍着孩子们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广大家长若能多一点细心观察和关注,多一点耐心启发和引导,那么,这必将有益于我们的孩子从各种失败和挫折中站起来、抬起头、昂首挺胸,迈步前进! 让我们家校联手,在达成以上共识的基础上,共同行动,形成合力,帮助并促进我们的孩子们——祖国的下一代快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用六(4)班庞寒箐的爷爷在“读《痛苦与成长》有感”最后的一段话作为此次报道的结束语,以此经常告诫我们的孩子:“跌倒怕什么,我们骨头硬,爬起来向前进,步伐才会更坚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