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一直很难突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准确、清晰、逻辑性强。例如“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不能说成几分之几,仅相差一个“米”两个分数表达的含义就截然不同;在分数的意义中,必须强调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少了“平均”两个字就不是分数所表达的含义。所以在授课时,流利、简明扼要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理解课堂中要学习的要点和教师想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以此极大程度地提高有限课堂学习的效率。 为学生提供答题框架或答题模板。完整、流利、有条理的文字整理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尚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为某一种类型的问题提供固定的回答格式,会给语言组织能力弱、逻辑思维混乱的学生指明方向。例如在解决“A比B多 ”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给出固定的句式“把B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A比B多出这样的1份,共有这样的6份”供学生模仿,不必要求学生完美复刻,答到关键点即可,这样即使不太理解题干的学生也能依葫芦画瓢慢慢在脑中形成体会和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