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最美的秋季,疫情却卷土重来,美好的校园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不能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兰陵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停课不停学”之余,不忘提升自我,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的展示视频,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磨炼教育教学技能。
线上引领,共同成长
“《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线上培训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线上教材解读和课堂展示。专家的讲解指导,让老师们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反思不断,畅想不断。
第一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讲座,他认为文本解读就像鉴宝,工具、经验、学养、切口,一样都不能少。文本解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一望可知。第二层里层: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一望无知。第三层深层: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不得其入。许嫣娜老师作为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曹冲称象》。她抓住情境,通过生成情境和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资源。
扎实学识,终身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兰陵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通过线上培训和线下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齐聚线上,认真学习,记录笔记,共同学习。
碰撞火花,分享心得
在学习交流后,青年老师们受益匪浅,他们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经验,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收获与心得。
王俊老师:
聆听了小学语文统编版优质课展示,心底萌生了很多想法和感触,可谓是受益匪浅。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我们首先要领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了解掌握各部分内容目标的要求。其次,要关注内容和实施,更要关注目标和评价。教师只有自己先吃透教材,站在教材编写者的高度,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选文及一些栏目设计背后的深意,设计教学的时候,才能走在前面;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王桃老师:
今天的几节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小丹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整节课板块清晰、环环相扣。陈老师在教授生字“疑”时编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识记。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感,陈老师用角色代入、创设情境等方式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陈老师的层层铺垫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的含义。陈老师的识字和朗读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运用。
吴芸老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瑾老师执教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中陈老师紧紧抓住本单元教学目标,渗透“预测”的学习方法,带着学生边读边猜,她的全情投入加上悠扬婉转的声音,让每个孩子都精神满满地参与课堂,课堂氛围热烈。最好的环节要数续编故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部分,分成三个小环节,富有趣味性。
刘佳敏老师:
《日月明》利用开火车游戏、基本笔画组字、猜一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快乐活动中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曹冲称象》抓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部分利用生成情境,由鱼的重量引出“称”和“秤”,通过动作和工具辨别识字。同时抓住课文情境,比较发现“重、量”两个字的不同。由随行人员、官员、饲养员、船员课外拓展“员”指特定身份的一类人,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王郅老师:
我们首先选择领会教材,了解课文的编写框架,把握教材所供给的语文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中的语文思想以及着重要训练学生的能力,将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苏e优课”中,以此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例如《小小的船》一课,我们就明确提出线上学习要求,孩子们的反馈较好,我们作为青年教师也能从“苏e优课”中了解到更多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疫情虽然阻断了我们校园相聚的脚步,却阻挡不住兰陵语文组老师“携手教研”的热情。在这特殊时期,七彩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了优秀的学习资源,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我们一定会用心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认真进行每一次研讨,潜心向学,为早日打赢防疫阻击战助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