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网络教研>>文章内容  
“新教学”教与学实践的点滴思考(蒋晓茹)
发布时间:2021-08-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晓茹

很荣幸能成为“新教学”项目实验区的一员,参与到新教学项目学习实践,短短三天聆听到9位专家大咖的精彩讲座,是极具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的高位引领,又通过一个个落地结果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研究,深入浅出的给予我们一线教师可观可感操作指导,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并坚定了今后教育教学努力的方向。

其中,上海特级校长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校长犀利的指出了日常课堂教学多种弊端,强调聚焦于关注学习主体——学生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后“茶馆式”教学,即:“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或学习)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他认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文本、实验,以及电脑开发的教学资源等;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里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这些观点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回想我们的课堂,不就存在着张校长指出的那些问题吗?而我们正参与的“新教学”实验项目倡导的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不正是以学的学习为中组织教学改变知识本位的碎化教学,改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在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地设计推进中,努力实现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吗? 

一年来,我校新教学研讨实践在各年级全面下水,低年级着力于识字单元的实践,中高年级着力于习作单元的实践。一周一次年级组备课研讨,两周一次大组教研,各年级大单元分享,增强了项目组团队教研的密度和力度,使老师们在团结合作中,智慧共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团队每一位老师的成长。这学期每个年级进行了大单元实践并用美篇记录了实践的过程,有9位老师大胆进行了“新教学”课堂实践。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创设指向素养发展的真实情境,如何让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勾连,如何将学习走向深入,老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明晰。

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统编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承接着起始单元后的第一个识字单元,对学生来说是识字学习的启蒙。“新教学”理念下的大情境大任务设计,将第一单元的学习融入在“中国人 方块字”的大主题下,在“天地人”的情境中,用“我认识‘人’了”“‘人’在天地间”“我会读儿歌、写汉字”三个学习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我认识‘人’了”包含了第1课《天地人》中的“”,第3课《口耳目》中与人相关的口、耳、目、手、足,表示人与人生活中关系的你、我、他”,以及口语交际《你说我做》四个内容,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并形成了基于原有经验的新的认知联系,重新组织并建构起了汉字与汉字、汉字与自己、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早期家庭教育比较重视的城区孩子,口、耳、目、手、足、人这些字的识记并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发现原有的学习目标制定低了,确定怎样的学习目标,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素养发展,达成任务一的要求呢?

于是,我们从“人”字入手展开教学。传统“人”字的教学一般是看看图,读读生字,组组词、说说句子、写字指导等单一的、知识传授型的识字教学形式。“新教学”理念下,依然是识字为主,依然是关注汉字音形义的学习,我们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从指一指、摸一摸“口、耳、目、手、足”身体部位的游戏中去认识人身体结构同时正音,读准平翘舌音;从古汉字“人”中了解祖国汉字文化的博大,通过“摆一摆字形姿态”,感受古人造字方法,渗透做人要恭敬有礼的思想;从“拍一拍身边的人”的真实体验中认识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此刻,孩子对生活在天地间“人”的认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字符,而变得可知可感,有血有肉,立体丰满起来。再让学生将这些照片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分享、点拨,“男人、女人、老人、家人、亲人、友人、人们......在和谐平等的“对话场”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进行字词学习和知识的拓展,丰富着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形成类的意识,促进思维发展,并在言语情境中迁移运用表达。我们觉得这样的设计让自主的体验、探究、发现、实践替代了识字教学中单一的讲解识记,学生在体验、分享和探究中,将所学知识生活化、结构化,改善丰盈了原有认识,形成了新的建构。最后在找朋友、朋友间相互介绍的欢快、美好的言语情境中,学习运用“你、我、他”。 所以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有意义的学习将能力和素养培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它与真实世界或自身相关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验要立足学科素养发展

案例一: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

在新教学实践中,本单元任务的核心主题“我是中国娃”为单元情境,将 “发现汉字的秘密” 确定为单元核心任务,孩子们可以在任务一“唱好神州歌谣”中,读神州歌谣,感受祖国山川壮美,唱节日韵文,重温传统佳节的美好,并在朗朗歌谣中品味汉字语用的精妙和韵律美;在任务二“品味中华美食”里,聊中国美食,了解烹饪方式,探究形声字音形义间的联系;在任务三“汉字也有故事”中,听有趣的故事,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汉字造字规律。

《中国美食》是任务二中学生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单看这课要识记的生字数量多、字形难,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任务比较重,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呢?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一个体验活动。

请选择“炒、煮、煎、拌……”中的一种制作方法,和家人一起做一道家常菜,并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体验过程,完成一张“写绘”作业。

这样的活动,很多老师也会开展,但很多都是学完这一课内容后进行的,而我们更主张放在新课前。

1、课前体验制作美食,将字词学习与生活勾连

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将活动关注点落到对美食制作方法的认识和了解上。大单元、大任务下的活动体验,内容和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联结在“发现汉字的秘密”这一主任务下。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对选择的烹饪方法有了多元的认知,如:时间长或短,火力大或小,用油多或少……在学生眼中,“拌炒煎炸”不再是一个个汉字,而成为丰满的认知,这些认知和这个汉字符号紧密相连。“写绘”作业则是将体验的过程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的表达。

 2、识字学习前置,活动是为了更好的识字

  课堂第一环节的教学是孩子课前体验活动分享环节,再次唤醒孩子们建立起来深刻的生活体验。课堂上,老师努力在原本一个个独立的体验之间,不断点拨、联结,让孩子的思维在碰撞,比较,补充,认同中,一一呈现“煎、炸、炒、爆”等烹饪方式,丰富对制作方法的认知,在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找找字卡,读准字音,分分类,说说发现,感悟造字规律,打通生活和课堂,自主识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达的多元和精准,潜移默化地突破了识字教学音形义结合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学生的需要,在课前就将部分和烹饪方式有关的生字学习融入生活中,进行前置性学习,巧妙的化解了本课识字量大的问题,达成了识字任务,关注了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教学实践的路上,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向走在改革前言的优秀实践者学习,也可以且行且思,再创造,只要向着明亮那方,坚定地行走在路上,相信一定会收获惊喜和成长!以上是我学习后的点滴思考,请多多指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教师论坛 青师成长营 班级网站
    装备管理 一周菜谱 市基础教育
    教育督导网 课表查询 设备报修

    主办单位:常州市兰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常州市晋陵南路237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