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缝出童年的快乐
——记六年级缝沙包比赛
丢沙包是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校园的一项体育游戏,沙包的缝制蕴藏着许多的学问。六年级在学校“巧手育人”劳动课程中开设了缝沙包的生活技能课程。在课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缝沙包,还学会了合作、互助。穿针引线使学生的双手更灵巧,大脑更聪明,同时也缝出了童年的快乐。
这不,周五的班队课上,六年级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缝沙包。
准备材料有:剪刀、布料、针、线、米……一切准备就绪!
比赛开始了,大家不甘示弱,都急忙动起手来,有的剪布,有的穿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只见一个孩子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布,小心翼翼地缝着,战战兢兢地缝了好久才缝好一条边。“哎哟!”一声惨叫,手被针尖狠狠地咬了一口,好痛呀!看样子平时还是缺少这方面的锻炼。再瞧另一个孩子,手法娴熟,将针穿好线后,拿起两块方布,将它们对齐,然后一针一针地把边缝起来。那根细细的针在两块布之间穿来穿去,像一条在水里来回穿梭的小鱼。很快,一个小布袋就缝好了。
到了装米的环节,这下可热闹了!那些米就像淘气的精灵似的,蹦跳着,不肯钻到袋子里去,甚至还撒了一桌子。最后只好请自制的漏斗来帮忙,才解决了难题,慢慢让沙包的肚子鼓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们纷纷完成了比赛任务。经过评比,“巧手娃”也应运而生。看着自己手中的杰作,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深深地感受到做任何事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让每个兰小娃从缝沙包开始,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为美好人生奠基。
![]() ![]() |